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8年第06期

缺血性脑卒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

胡伟

关键词:SPECT, PET, 脑卒中,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脑梗死, 缺血再灌注, 血流储备, 神经炎性反应, 交叉性失联络, 功能激活
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流中断或显著减少而引发的一系列代谢和分子生物学改变,终导致脑功能紊乱和形态改变.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代谢的改变可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评估,尤其是SPECT和PET显像.SPECT和PET显像对脑血流和代谢阈值的评估加深了对脑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的理解:PET在临床上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对制定治疗策略有很大影响.放射性受体显像可作为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的早期标志物,并能预测梗死灶大小,这对大的(“恶性”)梗死灶是否进行有创治疗非常重要.在阻塞性动脉硬化疾病中,SPECT和PET显像可测定脑血流供应的储备量,这对制定干预治疗策略很重要;其同时还可检测病灶周围和对侧未受影响的脑组织,有助于了解脑功能网络受损而引起的临床症状.激活研究可以证明病变是否存在替代途径,并监测康复治疗的效果.放射性核素研究有助于发现神经炎性反应及其引发的进一步脑组织损伤.尽管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仍具重要的意义,在对脑卒中的处理中有多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