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口服和静脉注射18 F-NaF的P ET/CT骨显像对比
邵付强;黄占文;郑文璐;张胤;张莉;刘光富;雷蕾;吴敬波;万强;刘兰;陈跃
关键词:肿瘤转移, 骨骼,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化钠, 投药, 口服, 输注, 静脉内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18 F-NaF经口服和静脉注射2种方式给药后行PET/CT骨显像的图像,探讨口服18 F-NaF PET/CT骨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间50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8±11.7)岁],每例患者间隔48 h以上、1周以内分别静脉注射和口服18 F-NaF后行PET/CT骨显像:静脉注射给药后60 min采集PET/CT图像,口服给药后分别于60和120 min采集PET/CT图像.判读不同给药方式的骨显像图像,统计病灶数量并判定病灶性质,计算并比较组间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靶/非靶(T/NT)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共41例患者完成3次PET/CT检查后纳入本研究,男15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5±10.4)岁.口服18F-NaF后120 min的图像视觉上更接近静脉注射18F-NaF后60 min的图像.不同给药方式骨显像均探查到35例阳性患者(恶性25例,良性8例,性质待定2例)和302个病灶(恶性172个,良性108个,性质待定22个).对于相同部位病灶SUVmax,口服后60和120 min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18.22±12.64、26.60±19.49和28.07±16.34;t值:-12.36和-3.59,均P<0.05).纳入194个病灶作T/NT比值分析:静脉注射后60 min显像、口服后60 min显像、口服后120 min显像的T/NT比值分别为2.76±1.30、2.87±1.50和2.98±1.42,其中口服后120 min显像的T/NT比值略高于静脉注射后60 min的T/NT比值(t=3.18,P<0.05).结论 口服给药后120 min采集的图像与静脉注射给药后60 min的PET/CT图像病灶探查能力相当.对于需行18 F-NaF PET/CT骨显像但不易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可选择口服给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