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0年第02期

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室壁瘤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薛玲;傅向华;刘君;吴伟力;李亮;苗青;姜云发;谷新顺

关键词: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心肌收缩, 利钠尿激素,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摘要:目的 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及左心室造影(LVG)确定合并室壁瘤者共326例,根据PCI施行的时间分为4组:A组32例(<3 h)、B组89例(≥3 h且<6 h)、C组129例(≥6 h且<12 h)、D组76例(AMI后1周),4组患者于PC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RNA),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及反常室壁容积指数(PVI);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测定上述参数,并随访3年,记录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8 h,第5天及24周测定血浆BNP质量浓度.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AMI后6个月随访时,A、B、C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D组明显增高(F=5.81,P<0.05),而相角程(PS)、半高宽(FWHM)明显降低(F=5.90和6.80,P均<0.05);A组反常容积消失病例数明显高于B、C、D组,且A组PVI明显低于B、C、D组[分别为(12.08±2.07)%、(15.43±2.39)%、(16.49±2.47)%、(20.41±3.68)%,F=4.32,P<0.05].D组发病后18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12.30±2.24)μg/L与(9.85±2.60)μg/L,(9.47±1.95)μg/L与(6.65±1.56)μg/L,(5.36±1.43)μg/L与(3.27±1.12)μg/L,F=5.19,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9,P<0.05),但均低于D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年随访A,B,C 3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3年随访时死亡率[6.25%(2/32)与3.12%(1/32),8.99%(8/89)与5.62%(5/89),9.30%(12/129)与7.76%(10/129]均低于D组[21.05%(16/76)与17.11%(13/76)],χ~2分别为91.3和10.05,P均<0.05.结论 对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越早、越充分,才能越有效地抑制并逆转LVA的形成,提高左心室功能,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