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02年第03期

骨放射性损伤血液供应及代谢改变的实验研究

李前伟;李建福;程天民;陈杰

关键词:骨骼, 辐射损伤, 局部血流, 血液供应, 代谢, 兔
摘要:目的探讨射线照射后近、远期骨局部血流及代谢的变化.方法 60Co (30 Gy)一次性照射兔右后肢胫骨,分别于致伤后第1、3、6、12、24和52周行局部血流量(RBF)测定、动脉灌注显像和延迟骨显像.结果照射后伤侧RBF逐渐增加,3周时为对照侧的2倍,6周时两侧接近,52周时仅为对照侧的27.8%.致伤后3周,受照侧时间-放射性曲线明显高于对照侧,12周开始降低,52周时约为对照侧的25%.照射后3周伤侧延迟骨显像ROI计数明显增加(P<0.01),6周时两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12周后受照侧明显降低(P<0.01).结论放射性骨损伤早期受照局部骨血液供应增加伴成骨代谢活跃,中晚期局部血循环及成骨代谢明显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