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减少18F-FDG胃肠道生理性浓聚的方法
吴湖炳;黄祖汉;王全师;高晓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胃, 肠, 生理学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胃肠道生理性浓聚的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常规18F-FDG PET全身或腹部显像者50例.减少胃肠道生理性浓聚的方法包括:普鲁苯辛预处理者12例,灌肠+普鲁苯辛预处理3例,延迟再显像7例,进食后再显像4例,隔天再显像2例.结果 50例常规显像者中44%(22例)胃肠道浓聚影高于肝影;12例普鲁苯辛预处理者,胃肠影高于肝影者仅1例(8%),与常规显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例灌肠+普鲁苯辛预处理者肠道未见浓聚影;2例进食后再显像、3例延迟再显像及2例隔天再显像者,首次显像出现胃或肠道浓聚,再次显像浓聚影形态明显改变或消失,明确为生理性浓聚;4例大肠癌患者延迟显像病灶形态及位置未见明显改变;另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食后再显像,病灶与胃的关系更清晰.结论胃肠道生理性浓聚是一种常见现象,灌肠和(或)普鲁苯辛预处理可降低其发生率;延迟显像、进食后再次显像、隔天再显像有助于明确是否为胃肠道生理性浓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