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01年第01期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前后及术后半年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分析

刘良福;尹传贵;刘键;李新华;张守荣;王铁;胡大一;贾三庆

关键词:动脉支架, 植入前, 术前术后, 心肌断层显像, 潘生丁负荷, 灌注缺损, 左心室长轴,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病变, 血管狭窄, 射线, 冠脉支架, 面积,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患者, 冠状动脉, 定量分析, 陈旧性心肌梗死, 坐标轴, 纵坐标
摘要: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CAD),但远期再狭窄率高达10%~30%,且90%发生于植入后半年内[1,2]。用无创伤定量检查技术进行术前病例筛选、术后疗效评价和远期效果随访很有必要。本研究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半年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3,4],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以 探讨SPECT的临床价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51例CAD患者,男43例,女8例, 年龄34~79岁,平均(58.69±9.7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CAD心肌缺血28例。累及病变血管58支,分别为左前降支32支 (55.77%),右冠状动脉18支 (31.10%),左回旋支8支 (13.79%),其中7例为双支病变,病变血管直径平均(3.10±0.54) mm,病变血管面积(7.72±2.87) mm2,病变血管狭窄直径百分比(76.16±18.95)%, 病变血管狭窄面积百分比(90.37±10.47)%, 均植入冠脉支架。  2.方法。采用Sopha Gammatoma II SPECT仪,平均注入99Tcm-MIBI 740 MBq,对冠脉支架植入前后1周 (51例),植入后半年 (21例) 分别做静息、潘生丁负荷 (按体重0.56 mg/kg) SPECT检查,共计172人次。其中:术前静息SPECT 50例、潘生丁负荷23例;术后1周静息SPECT 45例、潘生丁负荷25例;术后半年静息SPECT 21例,潘生丁负荷8例,采用四片定量求积分析法[5]。取左心室长轴图像,从左心室基底到心尖部将其横断为4个相同厚度的短轴片断,取同一患者植入支架前后不同时间自身对照,以术前灌注缺损大值和术后改善为明显的同一部位、同一断层进行对比。在左心室短轴片断上定出左心室中心,以此向外每 6°引出1条射线,共60条,用计算机自动勾划术前术后灌注缺损程度和灌注缺损范围(面积),并以不同颜色确定边界,计算每条射线的平均计数,以其中高平均计数射线为100%,其他射线计数与之相比,进行归一化,求出60条射线的放射性比值,以此为纵坐标,心室弧度为横坐标,绘出圆周剖面曲线坐标图,患者曲线在纵坐标轴上<80%为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灌注缺损>20%);在横坐标轴上,心肌灌注缺损面积>20%为异常。同一患者在同一部位、同一断层上,术前术后各操作10次,进行定量分析,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其变异系数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