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我国核医学领域的权威性和专科性杂志,全面反映我国医用核仪器、核试剂的研制,实验核医学研究,临床核医学方法的建立与提高,体外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推广等,及时报道我国核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核医学学术交流。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首页>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2848
  • 国内刊号:32-182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双效”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01年第01期

99Tcm-MDP显像判断高压电损伤程度

刘天一;朱志祥;许晓光;李伟萍;黄铁军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 高压电损伤, 大极板, 损伤模型, 损伤程度, 动物模型, 组织进行性坏死, 亚甲基二膦酸盐, 多普勒超声检查, 组织学, 平均电流密度, 方法, 亚甲蓝染色, 现报道如下, 活组织检查, 组织温度, 中心, 制作, 肢体, 新西兰兔
摘要:高压电损伤的特点是坏死组织表里不一、程度不一和组织进行性坏死,根据临床征象、亚甲蓝染色、活组织检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方法难以准确判断损伤程度。笔者对自行建立的系列动物模型进行了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三相动态肢体核素显像、组织学及解剖探查,探讨了放射性核素显像方法评估高压电损伤程度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电损伤动物模型制作。选择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只,分别制作轻、中、重、特重和毁损5种不同程度的电损伤模型。于一侧后肢踝上20 mm处置小极板,大腿后外侧平尾骨水平置大极板。电压1 680 V,平均场强17 000 V/m,平均电流强度554 mA,平均电流密度小极板下是137 mA/cm2,大极板下是21 mA/cm2,组织温度平均升高1.75 ℃。通电后造成一无肉眼可见皮肤坏死的损伤区,从小极板中心到大极板中心区均分为A、B、C、D和E 5个区(图1)。分别于伤后2 h、5和10 d按区对轻度、重度及毁损3种电损伤模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组织学检查及活体解剖探查。对侧肢体作对照。